广佛同城化的议题被反复谈论了若干年,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度热了又冷、冷了再热,始终是广东人挥之不去的一大牵挂。在今年两会上,同城化在不同层面接连升温。先有省政协委员用议案对其再行预热,前日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黄华华以政府工作报告重视此一命题。而在继后的分组讨论中,省委书记汪洋强调,珠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就在于广佛同城化。
政府报告的倾向性着墨与高层决策者的表态,是迄今为止省里最明确的表达,对于广佛同城化议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经由这一轮战略研讨,广佛同城化已经超越了两个城市的合作协议,它被推向更高层级的区域战略地位,升级为广东省的改革与发展设计蓝本。就这一政经议题而言,它已经今非昔比,获得了更大的推力,将基于更广阔的理想再出发。
广佛同城化的性质发生如此重大的改变,契机来自于国家推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是广东继续改革的“引擎”,既是要求也是方向。更为关键的是,纲要提供了崭新的“窗口期”,为广佛同城战略地位向上流动创造了机遇。而从广东承接纲要的意愿来说,广佛同城的议题早就在政界、商界和民间充分酝酿,上下呼应甚久,终成如今一拍即合的局面。
广东需要广佛同城化战略,后者激起了新的梦想,为广东改革重新制造了肩负探路者使命的棋子。而在30年前,深圳曾经担任了同样的使命。如今,格局已变,广东再出发的凭据已然出现由点至面的战略转换,改革的重心随即产生新的推移。广佛同城化属于广州、佛山,更属于广东。可以想见,将来追溯广东改革史,广佛同城化的章节将是继深圳试验区之后的另一转折处。
有了广佛同城化的省级考量,广东既定及未来的其他战略构想将更有可能组成一个坚实的战略系统。而在此之前,这些已有或初露端倪的战略或多或少处于各自孤立的状态,甚至彼此互有抵牾。就在广东落实中央纲要计划期间,广佛同城化走上前台,这是如此自然和贴切,以至于人们能够容忍它不甚成功的“前世”,着眼于一个全新的同城化命运,展开实质性的运作。
最现实的是,广佛同城化进程将享受“省级待遇”,以前那些单靠地市资格无法获得的资源将得到注入及补充,随之而来的是被搁置的一体化僵局被激活,譬如电话区号的统一问题很可能在技术层面得到尽快解决。更可乐观的是,以恰当方式解决行政壁垒,进而解决产业布设的画地为牢、最终实现整个珠三角的一体化会获得尽可能强的动力。可见,省级广佛同城化,既是战略,也是战术。
对照广东现时的境遇,广佛同城化战略绝非要对珠三角城市排名推倒重来,而是要消弭城市的隔阂,化解由此形成的城市间经济、行政、民生的割裂,是要合作融合,而不是拆台分家。这是广东改革的新考题。如果说此前的成就源自广东以一个整体对外开放的绩效,广佛同城系列战略就是要从内部整合入手,寻找那些一直被忽视的内生活力,生长出不同往常的广东模式。
从此,广佛同城化具备了广东涵义:不仅是要建设一个无障碍、全流通的“广-佛”城,而且是要重新发现及建造一个新的珠三角、一个新的岭南。简言之,广佛同城化的迷人之处就蕴含在此,它是要发现一个从未被历史呈现,但注定要呈现于历史中的新广东。这种理想注定是激动人心的,投身于它且让理想的画卷往前铺陈,是政府重燃改革激情的珍贵因素,千万粤人当执意以往,力求必达。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