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溪流一曲烟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0-04-27 14:28

春天的西溪湿地,野趣横生,素面朝天。

纵横交错的河汊水巷是湿地流动的脉搏。当船工小徐划着橹,荡开粼粼波光,溅起一串婉转悠扬的吴韵小调时,水乡的美景顿时随波轻晃起来,呈现出绰约风姿。

面对一望无际的嫩芦,满眼绿茵,春水一泓,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让我体味着“画中游”的意境。

都说江南是水做的。西溪何尝不是呢?水是西溪的生命元素,河塘是西溪地理特征的符号。

碧水倒映着蓝天,岸边杨柳依依,细细长长的叶子浸润成了翠绿,这是最让人心动的了。清澈的水面缀满了紫红色的花朵,有鱼儿不时地探出脑袋,野鸭们调皮地扑棱着翅膀……“千顷蒹葭十里洲”,那种浩渺、古寂、幽静的野趣,着实勾魂摄魄。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河塘,水面微微荡起涟漪。桃红柳绿夹道,芦苇摇曳荡漾。梅、桃、李都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桑树、菱角、莲花也都不约而同地绽放新绿……一切都醒来了,一切都在萌芽,一切都在生长。

盈盈秀水是西溪的柔嫩肌肤,“十八坞”是西溪的健美骨骼。葱茏连绵的群山,像一根丝带串起了十八粒明珠挂在西溪的胸口。汇聚山涧溪水,有松有竹,有泉有茶。这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成了江南人心中的“桃花源”!登高望远,极目四舒,杭城春色,尽收眼底……

我喜欢西溪的细腻颜色,深深浅浅,富于层次。初春芳姿初绽的新绿,夏天采菱赏荷的诗意,深秋芦花飞舞的素颜,冬日踏雪寻梅的静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水域,都勾画得那么自然,那么生动。

曾经的西溪,并非今日锦绣模样。

西溪湿地本是“大家闺秀”,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历史上,它的面积有60多平方公里。

从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溪的一些名园古刹因年久失修而倒坍,南岸的旧时景观再也无从寻觅。由于过度的人为干预和缺乏保护,水质受到污染,这片湿地逐渐萎缩……

蒹葭苍苍,苇草荡荡,波光里倒映谁的眸子与心事?

进入新世纪,这片湿地迎来了蝶变。响应党中央号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启动。河道清淤、物种复种、古建修复……西溪的秀美容颜,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杭州人用心守护着大自然赐予的这一方好山好水。据说,当年,村民对改造西溪也很有见识呢。改造堤塘时,原本打算用不会腐烂的松木桩,但村民建议,“松木桩是死桩,柳树桩是活的,有生命力,可以生根发芽”。这一建议被政府采纳,才有了如今水道边一排排柳树桩的堤塘。柳树根盘根错节,紧紧“牵”住堤岸的样子,诠释了这片湿地最淳朴的“生态学”。

河网交错、水道蜿蜒、曲水潆洄,许多与水有关的词语,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由于环境日益优美,湿地生物呈现出多样性,据说,现在西溪有鸟类179种、昆虫703种。

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小船进入迷宫般的河汊荡湾。我问船工小徐:“摇船这份工作不觉得枯燥辛苦吗?”小伙子呵呵一笑,说:“我摇船7年了,西溪美景看不够。我啊,就是恋家!”这些年,返乡务工的村民有好几百人,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都在尽心为家园的建设出力。

“走,去尝尝西溪的新茶!”下了船,小徐带我走进一间茶室,边品大碗茶边聊天。这时,隔壁年过九旬的吴奶奶笑着走过来,热情地与我们攀谈:“现在的水好啊,烧茶做饭都香呢!想当年,我用这水浇玉米,玉米蔫了,后来就不敢用了。”吴奶奶是西溪的“土著”,她回忆说,早年这里是条“臭水沟”,到处是垃圾。

自从钱塘江的清水引进西溪,水清了,鱼儿也多了。水乡生长的小徐还是位“捕鱼达人”,在大家的鼓动下,他“表演”起来:看准一个鱼儿集中的地方,小徐立马抡起竹竿撒网,还不忘喊一嗓子:“赶鱼啦!”待渔网沉入水,大片水波晕开,他赶紧收网。四五斤重的大白鲢被他打了上来,赢得一片喝彩。

是的,西溪人在苏醒。像小徐这样的村民有很多,一根长长的竹篙撑开了时光的空隙,穿梭往来的小舟,在扬篙收篙之间,把西溪的每一个日子勾勒得异常明亮。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西溪是美的,观柿听芦,龙舟盛会,蒹葭泛月,无不令人向往;西溪是风雅的,名人碑刻,亭台楼阁,寺庙庵堂,其人文的蕴藉深厚,无不令人折服。

千年前,西溪就是舟楫繁华之地。远在东晋时,就有文人骚客歌咏这片溪流交错、蒹葭苍苍的湿地了。唐朝时西溪之名出世,至南宋更达到高峰。

西溪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乐土,苏东坡、米芾、唐伯虎等留下了大批诗画墨宝。“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明人张岱对西溪的赞美是如此真切……

步履轻便,暖风微醺。两岸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行走其间,小徐为我讲述着不同时期的故事。行至潭边的三棵百年老樟树下,小徐骄傲地说,越剧的源头就在此呢!果然,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望去,有一个古戏台。台上轻柔婉转的旋律回荡在河塘上空,周围人听得凝神入迷,生怕错过哪一句经典唱词。

西溪因历史而深邃,因文化而美丽。也许,不经意会撞到吴山明、潘公凯等艺术家正在水边写生;会在西溪文创园的书架上,与《杭州故事——江河湖海溪》《杭州人文与地脉》等作品邂逅……我想,正是这些历史,为西溪保留了一份厚重的记忆。

春日暖阳下,行走在古朴的街道。“这是洪钟别业,明朝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洪钟晚年居所,江南园林风格……这是秋雪庵,建于宋淳熙初年,是‘西溪八景’之一……”小徐认真地介绍,西溪的人文古迹太多,当然还包括那些老手艺,尤其是西溪蒋村的小花篮,相传有150多年的历史,做工精美的小竹篮,里面放蚕豆糖果之类,是孩子珍爱的玩具。在传承人手上,古老的工艺留住了温暖的记忆。

       深厚历史、旖旎风光,以及那一块块方塘,一段段河流……徜徉在西溪的春色中,我感到希望在盛开。(小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湍口镇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