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诗赞县令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3-05-15 17:19

以“雄奇飘逸、豪迈奔放、浪漫若仙”著称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其有关政治的诗篇多以讽刺相见,而肯定并赞赏的,似少之又少。但在清朝嘉庆年间的《增修宜兴县志》却收录了李白对一位县令表现出极大认可的《赠从孙义兴宰铭》,十分难得。

据笕久美子(日)的《李白年谱》推断,这首诗写于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其时李白刚刚经历江南刘展之乱,感慨万千。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记载,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借朝廷授其江淮都统之职交割权力之时带兵反叛,先后攻占江苏、安徽、浙江等大片州县。原免于北方安史之乱的江淮民众,经此数万叛军袭扰,生灵涂炭,苦不堪言。直到上元二年春正月,刘展之乱才终于平定。而李铭任职宜兴后,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迅速恢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

李白这首诗的第一至第七句是赞扬县令李铭。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朝廷治理国家需要精明能干的县官,当今天子因此得到了李铭这样的能吏。像李铭这般干吏如同朗然清秋之月,皎然独出照映在吴台(即姑苏台)。作为宜兴的县令,李铭落笔即是锦绣文章,处理公务更是雷厉风行。虽然他只是宜兴这个蠖屈百里的小县令,未来却是可以鹏程万里,并有望登上朝廷三公之位的。在处理完公事后,李铭也不忘面对着青山抒怀,怡情山水,与白云为客。这是可以与当年在河阳任县令时种了许多桃李的潘岳,以及在彭泽任县令以儒礼乐治理闻名的陶潜相比美的。承平之时,李铭在宜兴为官勤勉,尽心为民,社会一片和谐。

诗的第八至第十四句描写的是刘展叛乱给宜兴带来的社会动荡不安和百姓生活艰难。

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人们所以怨恨,是因为这样安定的社会环境由于刘展叛军的到来而突然消失,这如同时光飞逝而无法追回。因为叛乱的首领罪恶滔天,致使困苦的百姓避祸奔跑,藏于幽草。宜兴境内的河流因为战乱已没有活的鱼了,整个宜兴县内连个老人都看不到了。作为县令的李铭立下誓言,要一雪因刘展乱兵袭扰绍兴会稽途经宜兴而带来的耻辱。他迅速前往宛陵(今安徽宣城)向李峘统领的朝廷大军借兵来打击叛兵。李峘素来看重李铭,于是派出军队平定宜兴境内乱兵。

诗的第十五至十九句说的是在平定刘展的叛军后,李铭执政县衙使百姓重归正常生活的写照。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

清除了刘展兵祸,铲除了害民的乱政,让之前避地异乡的百姓返回故乡。而闻讯的百姓得知县令返回时,壶浆箪食等候相迎,跳舞唱歌共同相庆。农人高兴地扔掉头上的蓑笠,养蚕妇女落下头上缨簪。大家相互拜贺,都切身感受到县令善政惠民之爱。李白说,据他所知,在当时县令这个职位上,李铭无疑是最有贤能的一位。

诗的第二十至二十三句,则是对县令李铭的赞许与期待。

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李铭以勤勉能干和以身作则的教化引导着宜兴,而在宜兴的政绩也使他的名字驰骋三江之外,他的高尚气节操守直贯云霄,他的为政之道更为远大。他能将儒家的锦绣文章转化为宜兴的风俗,款待客人礼数周全。李白最后说,后来之所以再重游宜兴,则是因为这里也有一位和东汉严光一样不慕宝贵、不图名利的县令。

政声人去后,史中见官品。千百年后,当人们读到《宜兴县志》中收录的《赠从孙义兴宰铭》时,更加了解到大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所记述的时代与故事,也更加了解到宜兴这方水土,以及这位身居官位、心中有民,不避艰难、担当有为的县令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