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澎湃情怀:《觉醒年代》中,藏着哪些保密故事?

来源: 保密观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03-10 09:47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由哪些人创建?当初,他们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如今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也是《觉醒年代》的主要剧情。

《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源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青年》是源头。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正如《觉醒年代》发出的疑问:“这样的中国还有救吗?”

1915年,从日本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猛烈进攻,在茫茫黑夜中唤醒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中国青年。

在电视剧中,青年毛泽东的出场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新青年》的强大影响力。长沙街头,滂沱大雨里,青年毛泽东冒雨而来,不怕衣衫淋湿,只紧紧护住怀中新鲜出炉的《新青年》。而随着毛泽东一脚踏开地上那混沌的死水,也预示着他在《新青年》的引领下即将掀开中国革命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因《新青年》杂志影响深远,陈独秀成为当时中国思想舆论界的领袖人物。1917年,他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后,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当年中国最杰出、最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阵地,批判封建主义、追求民主,进一步使其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精神标杆。

其间,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接触、学习、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亢慕义斋:坚定红色信仰的起点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动结束后,如何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这些历史任务摆在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面前。

此前的1918年,李大钊与高一涵等人在北大小范围地组织了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为保密,他们专门取名为“马尔克斯”研究会,以使外界以为团体主要研究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1920年3月,李大钊又指导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在北大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后经校长蔡元培同意,北大在第二院西斋为研究会拨了两间房子,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做图书室,名曰“亢慕义斋”(Communism音译)。房间与校长办公室相距不远,有校警站岗,比较隐蔽。

正是在“亢慕义斋”里,第二次赴京的毛泽东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书籍,使其“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三十年后,这位昔日的北大图书馆助理员,于北京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上海望志路:开天辟地的启航

五四运动开始后不久,陈独秀在北京被军阀政府逮捕入狱。出狱后,为躲避迫害,他离开北京到上海,并把《新青年》迁往上海出版。出发前,在一辆不起眼的骡车里,陈独秀与李大钊秘密会谈。两人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谈起,转而商议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行动。

电视剧中,这一历史细节则以更加悲壮的画面呈现。到达天津地界的两人,看到海河大堤上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难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他们举起右拳,对着祖国人民和中华大地宣誓,要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静静流淌的海河,见证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性一幕。

为了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电视剧《觉醒年代》

怀忧患之心,立强国之志。随后短短一年间,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如新蕾般发芽,这都使得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瓜熟蒂落、呼之欲出。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共产国际和列宁也秘密派出使者前来帮助中国年轻的共产党员们。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喷薄而出,从此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注:文章配图为《觉醒年代》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