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论坛

来源: 泾渭           时间:2019-03-13 09:32

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监察工作第一位 

    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  黄淑玲     

  宪法修正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监察法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从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来看,它是党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工作机构,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治属性是其第一属性、根本属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充分认识监察委员会的政治属性和职责使命,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贯穿到监察工作的始终。 

  坚决维护党的统一领导。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监察法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实现自我净化。因此,必须坚持把党的统一领导贯穿于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贯穿于监察权行使的全过程。一是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设置监察机关,是从我国历史传统和国情出发,加强对公权力监督的重大改革创新,这与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下的监察隶属于立法机构或行政机构完全不同。要旗帜鲜明地坚定中国特色监督体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推进纪委和监委职能、人员、工作深度融合,一体贯彻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有机统一,强化党和国家监督效能。二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之下深化改革。党的领导是监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之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探路前行。当前,迫切需要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和完善配套制度上下功夫,这些都需要党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在法法衔接上,需要通过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统一思想和行动,协调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做到与监委既协调配合,又各负其责,互相制约。三是自觉接受党的监督。各级党委对监委的领导就包含着监督。要自觉主动接受党委监督,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无论是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还是监察权行使的重要环节,从初核、立案到采取留置措施,都要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审核把关,确保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权行使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监察法是继宪法之后,又一部将足球比分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法律条文的法律。足球比分网总书记关于监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思想和论述,是足球比分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重要总结,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无论在改革试点还是全面深化阶段,都要以足球比分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一是在学懂上下功夫。将学习新思想纳入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课程,全面系统学习足球比分网总书记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党中央的总体要求。二是在弄通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党情国情和监察体制改革实践,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要论述,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破解改革障碍的勇气与担当。三是在做实上下功夫。要切实用足球比分网总书记关于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指导工作实践。积极推动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探索赋予派驻机构部分监察职能和权限,探索授予乡镇纪委必要的监察权限,努力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要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挥监察职能,聚焦扫黑除恶、扶贫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对推进扶贫攻坚、扫黑除恶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优先立案调查扶贫领域涉嫌犯罪,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充当“保护伞”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锻造政治能力。监察干部作为党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工作力量,必须努力提高政治能力,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责使命相匹配。一是锤炼政治品质。从监察委员会组建之始,就要把对党忠诚作为监察干部的首要政治原则和政治品质,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监察干部坚守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忠诚核心、爱戴核心、紧跟核心、维护核心,忠诚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二是提高政治站位。监委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其中首要职责是监督,而不能片面认为其主要职能是调查。纪检工作中“四种形态”原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同样适用于监察工作。要加强日常监督,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剖析思想根源,把干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综合运用第二、第三种形态,防止一般违纪违法发展成严重违纪违法,甚至发展成犯罪行为。要把纪委监督与监委监督贯通起来,在用党纪管住“好党员”到“阶下囚”空白地带的同时,管住“好公职人员”到“阶下囚”间的广阔领域,防止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小错误发展成大祸患。三是永葆政治本色。打铁必须自身硬。监察机关和监察干部要坚持依据宪法法律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党委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同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实行执纪监督、审查调查“前后台”分设,严格落实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等制度,全流程规范各项工作。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一律严肃处理,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监察法》的“聚合力”和“能见度” 

    曾亚波 

  随着《监察法》正式通过,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配套法律基本到位,国家监察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正在形成,将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监察法》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作用,除了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对公权力监督全覆盖,还更多体现在保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体现在纪法衔接的无缝对接上。 

  《监察法》“聚合”了什么?监委与纪委合署办公后,将发挥“1+1>2”的作用。监委作为政治机关,将致力于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目的。这个自我监督怎么体现呢?譬如说以前在检察院的反贪局、反渎局办案,有的同志可能只盯着事实、证据和法律,抓住能移送起诉的核心罪证就可以了,但现在既要从违纪、违法的角度来衡量,又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帮助被审查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要举一反三,警示教育大多数。使执纪审查与调查处置有机协调、无缝对接,是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纪委、监委履行职责全部流程的重要体现,也是合署办公的本质要求。王岐山同志曾经指出,纪委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就是这个道理。 

  《监察法》能让我们看到什么新问题?监察与司法的有序对接将使调查办案的效率更高,司法的“能见度”也更高,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监委依法收集的证据,将在刑事诉讼中一视同仁,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为了确保这一点,监委将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标准来办案,也将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力协作,人民检察院对监委的取证环节可以根据需要提前介入。这对于落实监察工作的司法监督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使得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一个闭环,即监委在监督调查处置的同时,自身也接受监督。将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监督效能,也是《监察法》制定出台的应有之义。 

  《监察法》的“聚合力”让我们对全面从严治党有更深刻的认识,又充满信心;《监察法》的“能见度”则让我们紧抓重点,行稳致远。当务之急是开展扎实有效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尽快生成新的战斗力。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学深悟透全面从严治党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执纪与执法相衔接、执法与司法相衔接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强上级监委对下级监委使用“留置”等措施的监督,执纪、监察信息全面联网,以及推进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为推进反腐败斗争凝聚强大合力。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沈小平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足球比分网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早在两年前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就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充分体现了足球比分网总书记对7亿网民的真诚关切,也是信息化时代对群众路线提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把网络理政作为必修课,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使网络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渠道。可以说,干部从网上偿到了甜头,群众从网上得到了实惠。网络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纽带”,成为密切联系党和群众关系的“网上高速公路”。 

  但毋庸讳言,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想走、不会走、不敢走“网上群众路线”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漠视网上民情而反应迟钝,贻误引导和处置良机,导致“被解读”、“被表达”,“小事情”演化为“大事件”;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答复态度僵硬、语焉不详,诸如用“已阅”、“已收悉”等官话套话敷衍搪塞;有的依赖家长式宣传“我说你做”,与被宣传者缺乏互动,无法感知其想法和建议;有的把网上舆论视为洪水猛兽,怕舆情处理不好会影响“官帽”,就简单粗暴进行封堵、删帖;等等,被群众称为“网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还伤害群众感情,破坏党和政府形象。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行为,网络不仅成为人们普遍运用的生产生活平台,也成为群众思想和观点交换的舆论场。网络时代,群众就是网民,网民就是群众。网上的民意,虽然不代表所有民意,却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网上群众工作,虽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群众工作,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新时代,如何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网民理性发表见解、表达诉求,及时有效疏导和化解网络情绪,成为考验党群关系的又一块“试金石”;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成为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领导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首先要走进网络,做到常态化触网,经常性在线,主动性发声。多触网,就是要把上网看看、论坛转转作为自媒体时代下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新途径,让互联网成为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渠道。常在线,就是要利用好网络问政平台,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使群众的利益关切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办了有反馈、反馈后有评议。敢发声,就是要对不了解情况的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的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的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的及时引导和纠正。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创新、快速革新的行业。领导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提高媒介素养和治理能力,克服“本领恐慌”。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尤其要增强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懂网民心理、会网络语言、有为民情怀,善于运用新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无论是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还是通过网络媒介“键对键”,其收集社情民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与群众做到“心连心”。了解民情民意只是前提,只是提供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标靶。体念群众冷暖困苦,用实干为民排忧解困,增进群众“获得感”才是根本。事实表明,不善于用网络与群众交流沟通当然不行,但网上交流了、收集了意见建议,矛盾不化解、困难不解决,言行不一或说了不做,躲在网上不下来,就更令群众反感,丧失宝贵的民意信任。只有把“网上群众路线”与网下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善用网络、用好网络,既善于到网上听民意,又敢于在网下抓实干,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网上群众路线”才能走得更稳、更实、更好。 

    

    

  要求公职人员“亮身份”不能缺少配套措施 

    杨汉祥     

  为便于基层群众包括服务对象准确辨认以及随时监督,时下一些单位采取了公开公职人员身份信息的做法,比如在办公场所显要位置设置标明人员身份信息的公示牌,在每位公职人员的办公桌上摆上标有人员身份信息的桌牌,有的还制作显示各自身份信息的胸牌,并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挂牌上岗等等,这些做法固然必要,但我们认为,仅做到这些还不够,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一些配套措施。 

  一是在标有公职人员身份信息的胸牌及其他标牌上加印违规后的举报联系方式,这样群众一旦发现有人违规违纪或服务不到位包括效能低下,可以当场向其上级领导反映或举报,反映或举报时可以指名道姓。这样对公职人员会形成更大压力等,从而促使其对自己更加高标准、严要求。二是要严明佩戴与放置身份信息牌的纪律规定,并做好相关的检查督促工作,以此确保大家经常佩戴与放置,杜绝佩戴与放置“一阵子”、“一阵风” 的现象。三是在要求公开身份信息的同时,还要组织督查组或行风监督员就公职人员“在岗、在行、在状态”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明察暗访,对做得好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发现的问题要当场指出并督促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实践证明,只定规矩,不抓落实,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各地党政机关等单位只有采取上述各项配套措施,公职人员上岗“亮身份”之举才有望经常不断地坚持下去,才能在促使他们在转变思想作风、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能方面真正发挥出作用,才能不断“亮”出新风气、“亮”出新面貌。 

    

    

  让会议“瘦身”成为常态 

    刘建明 

  前不久,笔者到基层单位调研,参加了多个由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会议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繁文缛节的宾主寒暄、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和照本宣科的会议总结,大大节省了会议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率。如此“瘦身会”,让笔者耳目一新,不禁为之拍手叫好。  

  不可否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议越开越多,越开越长,越开越排场,已成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顽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各地各部门顺势而动,下狠心,出实招,开展了一系列文风会风整治行动,文山会海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少数地方和部门会议“多、长、滥”的问题却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助长和加剧了形式主义歪风,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鉴于此,让会议“瘦身”就显得十分必要,理应成为一种常态。 

  那么,怎样才能让会议“瘦身”呢?  

  会期要短。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往往将是否开会、开会次数和会议时间长短与抓工作落实联系起来,总认为召开会议了才算抓了落实,会议开的时间长才能落实得好。殊不知,会议不在于长,贵在有内涵,讲话不在于多,贵在有亮点,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所谓开小会,就是要不讲排场,不重形式,压缩会议规模;所谓开短会,就是要突出重点关键,讲话干净利落,严格控制会议时间。领导干部作为会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定要练就开短会、讲短话的真功夫,注重合理安排议程,规定发言时间,明确讨论要求,尽可能地让会议开得紧凑高效,让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  

  内容要实。诚然,开会是统一思想、传达精神、部署工作、解决问题、促进落实的有效方式,但不管是开什么会,都要确保会议内容实实在在,注重会议效果和质量,真正将有效信息准确无误传递给参会人员。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讲话或发言尽量避免官话、套话和空话,多讲实话、新话和短话,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文、言之有情,切实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参会者入耳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系统谋划工作,突出会议主题,多开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具体矛盾的督办会、协调会,确保提出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实打实”,切忌搞坐而论道的“空对空”。 

   形式要新。开会主要是为了上令下达、下情上递,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如今沟通渠道越来越多,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非要碰头见面才能开会了。为了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领导干部理应顺应时代发展,改进会议形式,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开一些视频会、电视电话会,避免同一内容层层转开,层层动员部署。同时,还要积极转变观念,在会议形式上不断创新,通过采取互动交流、个别提问等方式,尽量安排时间让与会者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广纳良言,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以会议促工作的目的,实现会议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