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来源: 泾渭           时间:2019-03-13 09:29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推动大西安追赶超越的驱动力。纪检监察机关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为推动“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按照市委安排,围绕“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课题,市纪委成立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在纪检监察干部、党员干部、企业经营者等多个层面开展了调研,对监督执纪问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出当前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继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初步思考。 

  一、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总体情况 

  去年以来,按照市委和王永康同志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营商环境这个“一号工程”,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全面提升“西安服务”“西安速度”“西安效率”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从本次调研发放的2200份问卷调查统计情况看,对我市当前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很好”的占65.5% 

  (一)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强监督,营造政令畅通的政治环境 

  市纪委出台《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追赶超越实施意见》,明确12条工作措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聚焦肃清魏民洲等流毒影响,督促各级开展“肃清魏民洲等流毒影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题教育,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480余场,对梳理出的问题线索积极核查,对5个重点部门开展专项巡察,坚决肃清魏民洲等对我市营商环境等方面造成的流毒影响。聚焦脱贫攻坚,开展了“四个一批”活动,组织多轮次明察暗访,查处问题593件、问责1198人。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督察考核问责办法,严查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线索,约谈排名靠后、问题突出的单位负责人,查处问题889件、问责2390人。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向西安奥体中心、西安丝路会议会展中心东区和西区派员监督,对建设项目开展效能监督,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廉政监督,全力保证“三中心”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业“西安行”、打通“断头路”等重点工作,先后派出28个督查组从严督导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落实缓慢、执行不力的人和事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二)围绕行政效能革命强监督,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追赶超越”西安铁军标准和要求,创新监督方式,加大问责力度,从严正风肃纪。一是坚持不懈纠“四风”。紧盯重要节点,开展“五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的廉洁过节专项行动,强化年货节礼和商业预付卡、出入私人会所、“一桌餐”等专项治理;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专项整治,2017年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71件,党纪政务处分585人。二是发挥“三档节目”作用。围绕“三个革命”“民生九难”,聚焦机关作风问题,督促《电视问政》《每日聚焦》《党风政风热线》加大监督曝光力度,坚持凡曝光必追责,2017年以来实施追责问责1836人次。三是严查不作为、慢作为。加强对“打造西安追赶超越铁军、补齐干部作风短板”《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督查,从严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只微笑不服务”等新衙门作风,以问责倒逼“五星级店小二”作风养成。 

  (三)围绕市场秩序规范强监督,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规范市场秩序专项治理,严查违规违纪问题,推动市场秩序规范有序。一是开展严厉打击官商勾结破坏市场秩序加强工程质量监管领域反腐倡廉建设专项行动。严查吃拿卡要、乱收费、乱摊派,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民生工程领域质量监管失责行为、涉嫌官商勾结、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以及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力等问题。二是狠抓督导检查。对落实2017年全市第七期追赶超越擂台赛确定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市级领导及区县开发区、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联系包抓工业企业促投资稳增长服务活动落实情况等,开展5轮整治督查。三是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围绕市场监管领域重要岗位、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排查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构筑市场监管领域腐败问题“防火墙”。 

  (四)围绕“微腐败”问题强监督,营造严明的法纪环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影响营商环境的“微腐败”问题,零容忍、强高压、长震慑。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对查处“微腐败”情况,开展“双月讲评”“季度点评”专题会等,集中约谈排名靠后的30多家单位党委、纪委主要负责同志,推动各级党组织扛起整治“微腐败”主体责任。二是加大查处力度。聚焦征地拆迁、“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吃拿卡要、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以及不作为、不担当、不落实等问题,集中开展明察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共查处“微腐败”问题1601件,处分1932人,组织处理125人。三是严惩“村霸”“沙霸”。坚持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会同政法机关严厉打击“村霸”“沙霸”问题,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助推基层政治生态的优化。 

  二、当前营商环境领域违纪违法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影响营商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急企业所急、效率低下。对服务企业的事项,照搬照抄;对企业急办的事,不急不缓,离“五星级店小二”要求还有差距。慵懒散漫、不负责任。工作不在状态,服务企业不认真、不细致。作风霸道、粗暴执法。对经营者态度粗暴,执法不规范。推诿扯皮、设置门槛。“不拿不要也不办”,推诿扯皮绕弯子、设置门槛推责任。 

  二是官商勾结、暗箱操作问题。个别党员干部在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商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严重损害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三是吃拿卡要、雁过拔毛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给企业“办点事”,向企业索取各种好处,以暗示、提要求、故意刁难等方式,索要吃请、强拿财物等,让企业给自己的服务买单。 

  四是村霸沙霸、强买强卖问题。农村村霸、沙霸问题仍然存在,强买强卖,封门堵路,滋扰恐吓等问题,严重恶化了正常的竞争秩序,扰乱市场发展环境。 

  认真剖析,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基层党员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从2015年以来查处涉及营商环境问题处理的人员类型来看,涉及镇街干部占25.7%;涉及农村党员干部占37.6%。反映出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法纪意识淡漠,基层组织重社会民生管理、轻营商环境提升,致使基层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是营商环境领域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比如,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配套的制度,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 

  三是一些干部服务意识还不强。一方面,因一些政商交往规则还不够具体明确,一些党员干部因害怕踩红线,不敢不愿与企业打交道。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对企业反映涉及多个部门解决的事项,主动协调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走。 

  四是查处力度还不够大。过去只重视惩处受贿者,不重视查处行贿者,对一些不法商人没有起到足够的震慑。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完善,打击村霸、沙霸及其背后的“保护伞”还需强化。 

  五是警示教育还不够深入。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效果还不够明显,企业的纪法宣传教育还跟不上,特别是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还不经常,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企业人员廉洁从业意识还不够强。 

  三、对加大营商环境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的思考 

  纪检监察机关应把助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首要任务,围绕《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定》的落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不断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水平,为打造审批效率最高、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强化效能监察,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一是开展“执纪监督治怠政”活动。出台具体措施,着力整治效能建设方面“六个突出问题”: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违反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问题;行政审批中环节多效率低问题;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问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及执行力不高等问题,全力打通发展“肠梗阻”。二是加强重点招商项目的效能监察。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走访行业协会、企业、营商环境监测点,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进行系统排查、专项督查,对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窗口单位开展日常督查,对监测发现的破坏营商环境效能问题,实行挂牌督办,确保重点项目落地落实。三是开展作风建设大监督、大评议。开展群众和服务对象评价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政风行风工作,通过民意测评、公开质询、综合考评,对群众“满意度”高的通报表彰,对“满意度”低的警示提醒、约谈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中“一票否决”,促进各行业和窗口单位改进作风、提高效能。 

  (二)强化监督合力,在营造强大监督氛围上下功夫。一是开展营商环境联动监督。由各级监委对营商环境十大方案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不设范围抽查。针对“敷衍推脱、效率低下,吃拿卡要、蝇贪蝇腐”等突出问题,实施部门联动,采取监委+发改委+商务局+工商等方式,开展“点题式”“点穴式”专项整治行动,对准靶心,精准施策。二是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对涉企服务单位开展机动式巡察,将贯彻落实我市改善营商环境系列方案以及亲商助企活动开展等情况纳入巡察重点内容,实施市、区县联动巡察,开展区县交叉巡察,及时发现推诿扯皮、蝇贪蝇腐等问题,形成有力震慑。三是强化媒体监督。继续用好《电视问政》《每日聚焦》《党风政风热线》“三把利剑”,对媒体曝光涉及破坏营商环境的事件快查快办快结,定期对破坏市场环境的人和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给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四是引导群众监督。在各职能部门、基层站所、窗口单位显要位置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提示牌,公布举报邮箱、二维码,提示企业和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服务市场主体、服务群众过程中存在的“等、冷、拖、卡、要”等行为进行举报投诉,让市场主体和群众看到党委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强化纪律审查,在打造遵纪守法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一是拓宽线索收集渠道。健全与涉企服务行政部门线索移送机制,拓宽线索举报渠道。发挥行政效能投诉电话作用,对营商环境方面投诉举报优先办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二是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探索赋予派驻机构监察职权,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注重纪法衔接,用好12种调查手段。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从严从重处罚官商勾结、雁过拔毛等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涉企专项资金、“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微腐败”问题。三是加大营商环境领域扫黑除恶监督执纪力度。严厉打击“沙霸”“村霸”,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参与黑恶势力强买强卖,封门堵路,滋扰恐吓,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扫黑除恶不力等问题,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四)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认真落实《西安市损害营商环境问责办法》,对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相关部门移交以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线索,及时查处;对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对反复发生的问题,实行“一案双查”,倒逼各级党委和纪委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 

  (五)建立健全机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一是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承担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招标投标、土地监管等工作任务的重点部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督促建立权力运行监督平台,防止权力运行不规范、权力滥用等行为。二是完善容错纠错制度。结合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容错纠错适用对象,细化容错情形,修订容错纠错办法,营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三是完善宣传引导机制。开展改善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督促各级党组织强化对企业的纪法宣传教育,选编典型案列,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市场主体和群众进一步提高重视营商环境的意识,做到廉洁守法、干净干事,营造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担当干事的良好社会氛围。市纪委课题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