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不能止于问责

来源: 泾渭           时间:2017-10-25 15:57

  环保部负责人曾表示,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1个城市为严重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前后将近一周时间,环保部督察组启动了12个地方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结果却令人忧虑,大量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进行生产。 

  由此观之,眼下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多地排污监测设备却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很大程度上源于问责乏力,对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变相纵容污染企业,曲线为其保驾护航。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高擎问责“利剑”,像反腐败那样治理环境污染。当下,各种环保指标成为“硬任务”层层下达、逐级监督。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严厉的问责机制。但应当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既不能单就环境保护而抓环境保护,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肯定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努力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问责重压之下可能出现的“突击完成任务就行”和“完不成就道歉了事”等跑偏心态,杜绝用不切实际的目标“吊胃口”,防止说了不做的“空许诺”消耗公众信任。 

    救赎环境污染,事后问责不是真正的“止痛片”,更不能成为官员失职问责的终点。问责只是督促地方“主官”完成环保任务的抓手之一,“被问责”也不是最终结局,而是进入下一轮“环境保卫战”的新起点。问责之后是否做到了“亡羊补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须知,问责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吸取教训。为什么屡屡出现环境污染,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与问责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既要追究责任,更要反思监管的双重缺失。仅仅是对涉事官员进行问责,不去灌输环境担责的精神要义,这样的问责只会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治疗”的效果。(阎良区纪委信访室 黄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