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问题研究

来源: 泾渭           时间:2019-12-04 11:32

 为深入贯彻落实足球比分网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重要批示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市“三资”监管体系,市纪委组织各区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全面调研,并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调研组,深入高陵区、雁塔区、蓝田县部分镇村进行重点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农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摸清了当前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完善“三资”监管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总体情况

 一是摸清“三资”家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清产核资,查实村级各类资产、资金、债权债务情况,并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公示。截至目前,完成清产核资2276个村,占全市总村数的98%,清查出资源性资产717.74万亩、经营性资产112.63亿元、非经营性资产228.03亿元;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103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1%。

 二是实行“村账镇街代理”机制。我市2003年开始推行“村账镇街代理”机制,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由镇街办理村账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目前89个街道办事处、64个镇、2991个行政村已全面实施,覆盖率达100%。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完善了财务收入管理、开支审批、预决算、财务公开等制度,推动了“三资”管理规范运行。

 三是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确立了“市级统一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区县、镇街有实体交易中心、村有服务站”的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服务、土地融资抵押贷款、电子竞价等纳入平台监管。高陵、雁塔等区县将集体“三资”全部纳入电子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动态管理、动态查询和实时监管。

 四是实行财务“阳光公开”。正在建设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电子显示屏“四屏联动”的监管平台,及时公开村级月度财务明细、报账凭证等信息,村民可随时随地查看,让每一笔资金使用阳光透明。同时,公布相关主管部门和咨询投诉电话,接受群众咨询投诉。

 五是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发挥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对“三资”重大事项决策,村党支部在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议,经村“两委”会商议、党员代表审议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形成最终决议,村监会全程监督。同时,实行决议、实施过程和结果“三公开”,保证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

 六是开展审计监督。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负责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实施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市农经站每年按一定比例抽查审计,把好监督关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账监管不够严格

 一是账务管理不规范。调研中,有的区县反映村级支出无预决算;有的账目记录填写随意,违规接待费入账;有的村级组织换届时账目不移交。在票据使用方面,调研的三个区县均反映存在白条抵账问题,为集体资金违规使用造成可乘之机。

 二是账外账、小金库问题仍然存在。当前,镇街代管的村级账务大多是财政拨付资金,村级非财政收入(如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群众自筹和募捐资金等)没有入账管理,容易造成账外循环。有的村将承包地发包、土地租赁、固定资产租赁等部分收入未能按照规定及时入账,私设账外账、小金库。从调查问卷看,有1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本村有截留、挪用农村集体资金现象。

 三是一些镇街对村账代而不管。一些镇街对村账支出只做账,缺乏实质审核和监督,使得一些不合理支出“蒙混过关”;有的对村里轻微违反财会制度的情况,碍于情面,不去监管。

       四是审计力度不够。村级财务收支以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为主,对常规审计不够重视。调研中,有的区县农业农村局反映,部分街办未开展常规审计。

 (二)民主监督瓶颈未有效破解

 一是村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一些农村在进行村务公开时,仍“避重就轻”,公开内容简略、模糊,不及时;有的对重大支出项目未专项公布,有的只公开财务情况,不注重“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公开;或者公开了,但村民看不懂,难以了解真实情况。从问卷调查看,仅有39.2%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本村“三资”情况了解一些,17.7%的人表示不了解,37.4%的人表示本村 “三资”管理不透明。

 二是村监会、村民理财小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有的村委会不能正确认识村监会、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处理集体事务时,事前不告知、事中不让其参与、事后不通报;有的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使村监会、村民理财小组监督无门、形同虚设;有的村监会、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怕得罪人,睁只眼闭只眼,有的甚至与村干部沆瀣一气、猫鼠同眠。

 三是执行民主议事决策程序不严格。在调研中,有的干部反映,一些村的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时搞暗箱操作,不搞招投标,不按规定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从调查问卷来看,有19.1%的村民表示本村“三资”管理不民主,个别村干部说了算;有11.3%的村民表示本村在集体资产处置问题上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

 四是村民主动监督的意愿不高。有的村民认为村集体的事又不是个人的事,没必要“多管闲事”;有的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慑于农村黑恶势力,对其强占强霸集体资产的行为心存忌惮,不敢监督。

 (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新的监管难题

 一是集体资产、资源清查不彻底,监管薄弱。调研中,有的区县反映资产、资源管理台账不完整、家底不清,有的不能如实反映集体资产账内、账外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对自有资产不报备,随意处置,擅自承包出去;有的对“四荒地”、机动地登记不全、不实;有的村干部非法转让、倒卖集体土地,签订合同期限过长,按人情定价;有的甚至坐地生财。

 二是新的经济组织“三资”监管不到位。一方面,按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思路,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权应由村委会移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由于目前缺乏农村集体资产移交的相关制度规定,村委会代管集体资产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导致集体经济组织无法履行管理集体资产等职能。另一方面,新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高素质的监管人员和专业的财务人员,监督管理能力不足。

 (四)管理队伍建设滞后难以匹配监管需求

 调研中,各区县普遍反映农村“三资”管理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人员缺乏,一些村(居)委会无专职岗位,仅设报账员,年龄较大、学历低,对财务票据、资产交易合同等基础财务知识不掌握。从调查问卷看,有45.3%的调查对象表示,在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人员紧张”这一困难;有94.6%的人表示镇村干部急需农村“三资”管理知识培训。

 三、对策建议

 (一)运用“互联网+监督”模式,提升监督效能

 一是实施农村三资网上晒。加快建设四屏联动的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财务、建设项目、资产和资源处置和分配情况,通过简便易懂的方式,及时、全面地呈现给群众,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同时,由镇街、村监会加强对公开材料、数据真实性的审核,农业、财政等职能部门定期比对核查,对采集数据不负责任、以及篡改、隐瞒数据的进行约谈,问题严重的,严肃问责追究。

 二是探索建立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每月组织村两委干部、村监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例会,镇街联系领导、纪委成员和驻村干部现场指导和督导。由村报账员发放上月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明细表,并进行说明,村务监督员、村民代表等进行询问、发表意见,参会人员进行表决。会后,将会议情况进行公开反馈,接受群众监督。将村务监督月例会工作纳入镇街履行主体责任的内容,全面实施区县纪委+业务部门现场督导月例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质效。

 (二)全面清产核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清产核资常态化。摸清家底是管好农村集体资产的首要任务,应每年末开展一次资产清查,聘用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数据审核,利用专业测绘公司做好资源性资产的位置、四至、面积的测量定位,做好登记造册和电子平台录入工作,加强资源、资产台账管理,做到统一建立资产和合同管理台帐、统一资产处置和招投标管理、统一对外签订租赁合同。对已初步完成清产核资的村集体,适时开展回头看,督促做到底数清晰,账账相符。

 二是产权交易阳光化。在试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切实做到市、区县、镇街、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系统互联互通。探索将农村集体资产购置、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招投标纳入交易系统进行监管,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公开化、透明化。

 三是监管职责明晰化。加快研究制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权移交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村委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移交集体资产管理权的工作要求、程序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所有的集体资产依法经营管理,强化监管。在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之初,先继续采取村账镇(街)代管方式监管,待其自身监督体系完善、财务人员工作熟练后,再交回其管理,力求平稳过渡。

 (三)多渠道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是探索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针对村级专业财务人员普遍匮乏的情况,由镇街委派会计主管与小组会计、专职出纳等专业财会人员负责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核算、合同管理、票据管理、数据统计以及资产运营监督等具体业务,加强农村财务、集体资产监管力度。

 二是配齐配强镇村管理队伍。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机构,配齐配强镇街会计、审计、委托代管等方面人才。引导村民选举有文化、熟悉农村政策方针和财务管理知识、为人正派、有责任心的村民组成理财小组,达到敢监督、善监督的效果。充分发挥村监会成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鼓励其对农村三资大胆监督。

 三是加强培训考核。财政、农业、民政等部门,以及区县、镇街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村务监督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财务管理监督水平。同时,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纳入镇街目标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激励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四)坚持惩防并举,加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

 一是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定期对农村三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村级账务开展常规审计,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将纪检、组织、检察、农业、审计、财政、民政、住建等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沟通、研判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研究完善监管工作的相关措施和制度。

 二是坚持强力整治蝇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紧盯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工程招投标、惠农政策补助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与农业农村、扶贫、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线索移送机制,及时发现、严厉查处贪污、截留、侵占、挪用农村三资等问题。公安、纪检监察等机关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力度,严查黑恶势力侵占农村三资问题,以及党员和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问题,推动农村三资安全、规范运行。

 三是坚持以案促改。加大农村三资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通报曝光力度,重点在镇村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引为镜鉴。认真分析研判农村三资管理中易发频发问题,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织密制度笼子。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梳理排查农村三资领域廉政风险点,精准建立防控措施,切实防止违纪违法问题发生。(西安市纪委课题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