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来源: 泾渭           时间:2020-07-10 10:37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强化制度执行力的极端重要性、基本路径、具体举措,对于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也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只有下决心、下力气狠抓执行力,才能发挥制度的效用。足球比分网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在《之江新语》中说道,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事实正是这样,强化制度执行力,就要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执行能力,剔除影响制度执行的不利因素,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化于心、外化开行的制度意识,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制度缺失易导致权力腐败;制度意识淡薄往往会使一些人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甚至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不越雷池、不闯红线、不触底线,真正把对制度的敬畏,转化为行为准则、自觉行动。

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制度的生命长度。制度建设关键是管用,要管用就必须务实,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提高执行力,必须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建立以制度激励约束、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执行落实、以制度检验成效的良性机制,真正做到制度执行起来“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上升为制度,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哪个环节薄弱就重点加强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容易出问题、出偏差,就重点改进和完善,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重视制度、带头执行制度是制度得以落实的关键因素。为此,要教育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制度不是手中玩物,不能轻视甚至无视,必须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以示范带动,产生“头雁效应”。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唱黑脸”,不怕得罪人,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真正当好守规的带头人、执规的铁面人。

只有制度还不行,还必须加强督查,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有安排没落实也等于零。这就需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使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无可推卸;注重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只有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才能使从政者养成接受监督和约束的习惯,产生对制度落实不敢敷衍、不敢懈怠的敬畏心和责任感。

教育千次,不如问责一次。执行制度关键在人。一旦违反定下的制度,就要倒过去问责,把来龙去脉查清楚。因此,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深入实际细查,排除干扰真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决不姑息迁就,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同时,更要彻底打消一些干部的侥幸心理、观望态度,相关部门就要盯紧抓牢,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履职尽责,对敢于违反制度者予以严惩,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敬畏制度的良好习惯和社会氛围。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好的制度离不开铁的执行。制度一经确立,就要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约束力。只有不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针对突出问题,要查漏补缺、标本兼治,才能不断把制度笼子织密织牢,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