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即时比分

图片
市民网页 无障碍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20252040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8-04 15:07:14

许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建议“养老托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议》(第20252040号)收悉。足球即时比分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等多个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落实政策措施,加强资金支持

  (一)落实养老托育领域政策措施。推进落实《广州市人口发展及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广州市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加快托育服务发展。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持续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综合监督,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托育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同时,开展全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摸查,编制《广州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重点优化“一老一小”领域公共服务,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

  (二)发挥资金奖补效能。对社会力量举办基本养老服务给予场地优惠、税收优惠以及建设补贴(床位补贴)、运营补贴(护理补贴)、星级评定补贴、医养结合补贴等。其中,护理补贴按人每月200-500元、新增床位补贴每床1-1.5万元、医养结合补贴一次性15-20万元、等级评定补贴一次性5-20万元,做到既补“砖头床头”、又补“人头”,更补服务质量,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享有同等待遇。各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交由社会力量运营,政策规定区级财政保障区、街镇、村居级养老服务设施每年每个60万元、40万元、5万元运营经费和最高40万元、30万元、3万元的服务奖励。此外,财政对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助餐配餐、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平安通”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予以资助。出台实施《广州市普惠托育机构认定及资金补助管理办法(试行)》,通过三年定向补助政策,为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空间保障

  (一)加强养老托育项目用地保障。将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进行统筹保障。在养老方面落实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区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等规定合理规划设置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在托育方面落实新建城区新建住宅小区托育服务设施按照服务规模1至1.5万人的托儿所用地面积每处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处600至800平方米的标准。另外,全市每个街道、镇设置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不少于1处,每处建筑面积 3000-4900 平方米;每个社区、行政村设置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村居颐康服务站)不少于 1 处,每处建筑面积400-900平方米。

  (二)盘活存量用地和建筑。落实《广州市独立用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管理规定》,鼓励社区级党群、行政、养老、托育、福利、文化、体育等设施合设形成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优化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加改扩建和功能调整的程序,提高已有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实施《广州市支持低效用地再开发惠企利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及《广州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路径工作指引(试行)》等 11 个指引,以存量建筑功能转换操作路径为切口,精准施策、积极创新,支持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上存量建筑功能转换,为养老托育一体化提供空间支撑和保障。支持存量建筑可按正面清单进行功能转化使用,5 年过渡期内可按照不调整控规、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居住用地(R)上的存量建筑可转换为符合《广州市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活化》老旧小区改造功能业态正面清单的设施,其中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上的存量建筑可转换为包括康养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包括社区服务站、托儿所在内的社区服务设施。

  三、加强技能培训,增加人才供给

  (一)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专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落实“南粤家政”工程,积极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专业人才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度全市共开展养老服务相关工种职业技能培训11515人次、婴幼儿托育相关工种技能培训21156人次。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养老、托育服务相关技能培训,开设养老护理、育婴员等技能培训课程,目前全市共36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护理服务相关工种项目,75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婴幼儿托育相关工种项目。

  (二)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积极发动和指导养老、托育服务类企业、院校和有关机构参加申报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市共有26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获得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管理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照护师职业(工种)的备案资质,47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获得保育师、育婴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的备案资质。2024年共提供养老行业人才等级认定服务8272人次,获证6959人次;提供托育行业人才等级认定服务12477人次,获证11277人次。

  (三)完善人才补贴政策。制定《广州企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劳动者获得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范围内职业(工种)高级(三级)以上证书的,补贴标准可最高上浮30%。目前已将养老护理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保育师纳入补贴范围。

  四、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能

  (一)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高效集约利用。加强集党群、行政、养老、托育、福利、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托育服务设施与南粤家政羊城行动基层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公共服务设施等共建共享。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充分利用小区闲置公房设置养老托幼等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发挥空间价值,激发区域活力。如荔湾区西村街增埗片区将一处既有建筑改造成社区颐康中心,提供长者交流活动场所和配餐服务;协和社区利用房前屋后空间、增埗社区利用三角灰色空间打造儿童活动场所,恢复华业里原儿童乐园,增加活动设施,通过“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开展社区补短板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的社区生活场景。综合考虑老人安度晚年和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需求,推动社区养老与儿童成长有机结合,有序推动颐康中心(站)、长者饭堂、养老服务机构与儿童游憩场所、托育机构等空间衔接,形成老幼共用的公共空间,促进医养融合、医育结合和代际交流,丰富养老和托育形式。截至目前,足球即时比分177家颐康中心中,有17家颐康中心开展了托幼共建,占全市颐康中心约10%。越秀区以社区颐康服务站为基础,创新“颐康+托育”模式,实现养老、托育、医疗保健、配餐等服务融合式、嵌合式发展,目前18个街道普惠托育园已全部开园,其“积极探索普惠托育一体化发展”成果,获评省“百千万工程”首批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南沙、增城、荔湾等区通过在颐康中心中设置儿童室、图书室等场所,统筹开展托育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颐康中心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效益,促进代际融合和社区和谐。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落实《广州市“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强资金保障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灵活利用其他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的专项资金,为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参与普惠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继续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探索“老幼共融”等创新模式。以“全龄友好社区”为目标,在规划层面强化养老服务与托幼、医疗等设施的立体化整合,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在社区生活圈内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高技能人才共同培养工作合力,加快培育更多更高质量行业技能人才。

  感谢您对足球即时比分养老托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9日

  (联系人:龙丽园,联系电话:83123664)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